硬核战双 文字版8文案_环球报资讯
2023-04-23 03:56:59 哔哩哔哩

出自宋代周邦彦的《一落索·眉共春山争秀》


(相关资料图)

眉共春山争秀,可怜长皱,莫将清泪湿花枝,恐花也、如人瘦。

清润玉箫闲久,知音稀有。欲知日日倚栏愁,但问取、亭前柳。

译文

是那样的秀美,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,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。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,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。因为知音难觅,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。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?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!

此为写离愁之闺情词。是词人青少年时的作品,主要摹写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愁和内心想法少为人知的深深悲哀。词的上片由思妇外貌之美到其内心之愁,下片着意表现其内心和愁情。全词结情于景,层层深入,情致委婉。

用春山比喻女子的眉毛,用花朵比喻女子的面容,这两个陈旧比喻经作者妙笔点化又呈现出新 ,“眉共春山争秀 ”,意思是说,这位闺中思妇的眉毛比春天的青山还要秀丽。(含英也挺符合这样的古代美人的形象的)

下句紧接“可怜长皱”,又翻出了另一层新意,由人物外貌的美说到了内心的愁。这样一来,旧语翻出新意。(含英很美,但是在角色剧情中她也时常会露出皱眉的表情,那个形象和此词前两句很相像)

下文以花喻面,作者说“莫将清泪滴花枝 ,恐花也、如人瘦”,使它的含义变得丰富多了,曲折多了,也新鲜多了,可以说它与李清照的名句“人比黄花瘦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上片着重写思妇的外貌,但已涉及内心,有层次、有深度,笔致委婉多姿。

下片着重写思妇的内心 。先写“玉箫”,既用作陪衬,也用作象征,人物的闲雅风姿与孤寂心情由此得以想见 。明明自己十分闲空,但是为什么没有吹玉箫呢?因为她心里有想念却见不到之人,使她没有心思吹玉箫。

“知音稀有”是全词之主旨,也是愁恨的原因。既说明其才艺出众,又点出其歌伎身份。词中女子连托玉箫以寄相思的心情都没有了,深化了“知音稀有”的程度。(此词中是歌伎,含英也是歌伎,这里应该对应着含英做的梦,没有人懂得)

歌伎:歌妓,是中国古代以歌舞为职业的女子,属于以歌舞为业的女性表演者。像中国古代其他的艺人一样,歌妓的社会地位低下。

下文点明“ 愁”字,而用“欲知”,“但问”连属成句,正是与上片的“可怜”、“莫将”相互照应,既象是思妇内心的自问自答,又象是对第三者的关切所作的回复,而这样前后照应的结果,顿使全篇和谐而匀称。

结尾处,写“日日倚栏”远望,不见夫婿归来,所见者,唯有长亭前边的杨柳,于是,日积月累的离愁就都堆垛在了杨柳上面,在这里,杨柳是愁绪的见证。(也说明含英与指挥官或者是含英心中的“ta”的感情浓厚)

“杨柳”乃是别离的见证,曾有多少杨柳青枝被多情之人攀折,交到难舍难离的行人手上。想这庭前的杨柳不仅见证了女子与所思的“知音”之人当年的别离,也始终见证着她别后的孤独和思念。(这里的“知音”也许对应着指挥官,也有可能是含英心中希望有一个属于她的知音,而含英作为一个沉睡了很久的存在,突然醒来面对对于她来说比较陌生的世界,内心难免不会产生孤独感)

相关新闻: